會員登入
帳號:
密碼:
認證:
9874
詢價必答
姓名:
性別: 男.
電話:
手機:
股票名稱:
詢價 (買):
詢價 (賣):
張數:
認證:
6928
以手機號碼自動登入:

0979-153-120

02-2976-8808

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

首頁 > 公司基本資料 >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> 個股新聞

台灣電力 個股新聞

公司全名
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
 
個股新聞
項次 標題新聞 資訊來源 日期
1 環境部:碳費如期上路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9-03
工總昨(2)日發表白皮書,針對能源、碳費、缺工等議題提出建言。對於業界期待碳費緩徵,環境部昨日表示,仍會如期於明年5月繳費,碳費是以減量為目的,透過優惠費率及高碳洩漏風險係數折扣,補助獎勵低碳投資,協助產業轉型升級。因應關稅帶來衝擊,環境部已將此因素納入高碳洩漏風險考量,目前正與經濟部研議中。

至於台版CBAM,將於明年上半年完備法規之後正式啟動試申報,於2027年申報2026年納管產品碳排放量。

其中針對缺工議題,勞動部表示,在跨國勞動力政策上,秉持保障本國勞工就業機會、避免低薪定錨效應兩大原則,強調保障國內勞工就業和提升勞動條件為最優先。

能源政策方面,經濟部表示,針對10月電價,台電現在正在收集資料,將由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。因台電近月已由虧轉盈,外界預期,10月電價有望凍漲。

至於核電議題,台電已開始啟動舊核電廠自我安全檢查,OK了就會有下一步;行政院就是「核安、核廢、及共識」三原則,安檢沒問題,再來看下一步怎麼處理。台電估計,核三廠自我安全檢查約一年半。

針對都更危老推動,內政部表示,除持續檢討相關法令外,也將研議建立自主都更推動機制,由具都市更新知識與經驗之統籌機構,全程協助都市更新會推動都市更新事務;同時將研議相關財政協助措施,包括洽商中央銀行放寬自主都更貸款集中度管理,以及由中央都市更新基金提供信用擔保,協助向金融機構貸款等。
2 經長:金援機械業 雨天不收傘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9-03
經濟部長龔明鑫昨(2)日前往台中參訪上銀科技,並與機械業及工具機業者座談。他表示,工具機與機械業是台灣製造業的根基,政府將與企業站在一起,承諾金融支援「雨天不收傘」,並提供多項協助措施,幫業者度過難關。

昨日參與座談的業者包括有上銀科技、東台機械、友嘉集團、瀧澤科技、百德機械、台中精機等業者;其中,瀧澤科技日前傳出因大環境不佳,將減班休息「周休三日」實施三個月;百德機械也曾傳出減班休息,但已在8月18日恢復。

龔明鑫表示,此行是為深入了解個別企業面臨的挑戰,繼前一天與工商團體交流後,進一步走訪企業,未來也將拜會立法委員,廣泛蒐集意見。他強調,工具機與機械業作為「工業之母」,對製造業至關重要,政府將積極協助業者因應美國關稅衝擊及匯率波動等問題。

針對勞動部資料顯示有超過4,800人減班休息,龔明鑫表示,政府已通過因應國際情勢特別條例,將儘快編列特別預算,啟動移緩濟急支援方案,包括金融支援措施已上路,供業者使用。

金融支援方面,他承諾對正常繳息的企業,銀行貸款可通案展延,無需個別申請;針對有特殊需求的企業,則採個案處理。另政府提供海外布局、出口拓銷及設備更新等貸款支援,並給予利息減免,協助企業升級轉型及市場拓展。

他特別提及,若特別預算儘快通過,將擴大協助規模,例如在國際展覽中設立更大規模的台灣館,降低中小企業參展成本,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
匯率方面,龔明鑫表示,目前新台幣匯率穩定在30.5左右,企業並非要求高或低匯率,而是希望短期內匯率穩定以利報價與訂單。經濟部已責成中小企業署及信保機制,提供匯率避險工具並減免手續費,協助中小企業熟悉相關機制,降低匯率波動影響。

對於最低工資及電價審議,龔明鑫強調尊重審議會結果,但他認為,今年高科技與傳統產業景氣落差大,企業心聲需適度表達;已與勞動部長洪申翰溝通,探討如何反映企業需求,但最低工資為一致性標準,無法針對不同產業設定不同金額。

電價方面,台電與能源署正蒐集資料,供審議會參考,預計10月1日公布。

在政策措施上,龔明鑫宣布,將推動「AI新十大建設」,協助機械產業導入人工智慧技術,提升設備性能與耐用度,縮短與國際競爭者的差距;同時也將加強高階技術人才的培育,確保產業轉型過程可持續注入新血、技術傳承。
3 格斯科技 搶進軍工市場 摘錄工商B3版 2025-09-01
  格斯科技*(6940)搶進軍工市場,高性能電芯系統獲越南無人機 專案採用,為AI無人機提供長航時、高可靠性的能源解方。同時也推 出無人船平台整體方案。

  根據TrendForce資料,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將從2022年的165億美 元快速成長至2025年的343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達27.6%。其中電 池系統平均占整體成本3成以上,2023年全球無人機電池市場規模已 達68億美元,並持續高速增長。

  格斯發言人許志帆指出,此次越南專案合作,該公司不僅提供電池 ,更以「整機方案」形式,結合自有電芯技術與無人機整體設計,與 台灣生態系夥伴共同展現國際競爭力。

  任務型AI無人機對電芯要求遠高於一般商用產品,必須能應對極端 環境、震動衝擊,同時具備高倍率放電、快充能力、長循環壽命與熱 失控防護,才能符合高性能任務需求。

  許志帆表示,台灣在通訊、導航及AI運算領域具備深厚技術與人才 基礎,格斯科技*希望結合高階電芯技術與跨域合作,提供整體解決 方案,提升台灣在軍工領域的國際能見度。

  除了無人載具領域,格斯科技*也布局著眼於AI數據中心與高效能 伺服器的能源應用。隨著外部供電系統由400V/480V逐步提升至800 V(HVDC),對高功率備用電源的需求持續增加。傳統交流配電架構 包含BBU及UPS,未來採用直流400V或800V架構後,將釋放更多機櫃空 間予運算與網路模組。分散式電源架構推動下,BBU與UPS市場需求將 加速成長。

  目前BBU電芯以NCM/NCA為主,UPS則多採LFP,而格斯科技*已具備 對應的完整產品,並成功開發出高電壓、高功率輸出且高安全性的鈦 酸鋰(LTO)UPS電池組,以及高性能、高安全性的鈮基(XNO)電芯 ,預計近期進一步拓展資料中心及關鍵基礎設施的能源備援市場。

  在國內儲能市場,格斯科技*已與多家綠能企業建立戰略合作,推 動工商業用電大戶導入台電表後儲能系統。目前穩定出貨量每月已達 5MW~10MW以上的磷酸鐵鋰(LFP)電池組,涵蓋261kW與418kW多種規 格。
4 華城、士電權證衝鋒 摘錄工商B6版 2025-09-01
  天氣越來越熱,重電族群股價也逐漸燙手,重電一哥華城(1519) 站穩600元,外資單日買超士電(1503)5,426張,推升士電股價重回 200關卡。法人看好變壓器市場供不應求,將帶動重電廠重返巔峰。

  法人評估,美國總統川普推出的星門計畫預算達5,000億美元,其 中機電部分約600億美元,每座超大型資料中心耗電量達到50MW,整 個星門計畫需橋5GW供電,整體商機龐大。目前華城已獲第一批變壓 器訂單20億元,其他重電廠也陸續進軍星門計畫。

  另外,川普的美國製造政策,也將提高對電力的需求,美國主要電 力公司未來5年的資本支出將近3,000億美元,變壓器、GIS、配電設 備等供不應求,由於歐洲大廠交期要4到5年,華城只要1到2年,成為 主要優勢,訂單可看到2028年到2029年。

  儘管美國關稅議題尚未底定,但美國客戶急需變壓器,多半已與華 城換約,將負擔70%到80%關稅成本,讓華城無後顧之憂。

  士電上半年成長動能來自重電事業中的變壓器產品,訂單已經排到 2028年,近兩年產能確定滿載。2025年上半年重電營收將由去年同期 的125億元,成長到138億元。變壓器需求主要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 ,未來5~10年都有重型變壓器需求。
5 核電機組重啟與先進核能科技並行 摘錄工商A2版 2025-09-01
  核三重啟公投於8月23日落幕,儘管本案同意票總數因未達投票權 人總額25%,未獲通過;卻以高達434萬同意票的74%,明顯超越15 1萬不同意票的26%。賴政府針對續用核電不忘三項原則,其中有關 「社會有共識」一項已然達成。

  各方評論普遍認為,同意票數以66萬差距未達500萬的通過門檻, 應與民眾不相信政府,會認真執行公投結果有關。此外,台電董事長 曾文生在公投前一日受訪時,直言不論結果是否通過,台電都將以兩 年時間完成核三的安檢作業;雖未談及後續工作,仍予人「不重啟何 須安檢」的想像空間,支持者可能因此減低投票意願。

  核三公投案雖未通過,但數百萬民眾壓倒性支持重啟,安檢工作若 確定執行,人力、物力及經費勢必同步到位,資源既已投入,政府何 妨以順應廣大民意之姿,明確宣布重啟核三,展現真心體恤民情的氣 度。

  另一方面,賴總統投票日當晚做出明確指示,一是請核安會廣納社 會意見,儘快訂出安全審查辦法;二是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,啟動舊 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,並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,若符合標準 ,依法送核安會審議。賴總統提到「舊」核電機組啟動自我安全檢查 ,並未特別針對核三,正是曾董事長受訪亦提及,「也將啟動核一與 核二安檢」的依據。

  舊機組在安檢階段定期報告進度和風險固然重要,若能一併公布過 程中遭遇的問題與解決方式,是更為妥適的作法。除可讓外部專家平 行提供建議,亦利於「合理、無拖延」的工作進度掌握。

  此外,賴總統也重申「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、核廢料更少,社會接 受度更高,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」。檢視全球核能科技發展現況 ,符合此說法的選項僅小型模組化反應器(Small Modular Reactor ,SMR)。目前雖有商轉發電個案,但考量我國核電機組及核燃料採 購,向來均由美國經手完成,因此美國生產的SMR才是真正的選項。 而與我國關係密切的SMR開發商,如通用電器(General Electric) 與西屋電器(Westinghouse Electric),均已宣布旗下SMR預計202 8年完成測試,最快2030年商轉,我國向來保守因應,加入使用者行 列時間,可能延遲至2032年。

  SMR具備本質性安全的優點,滋生型SMR的核廢產量僅傳統機組產量 25%,加上機組建置成本低、工期短、應用範圍廣,特別適合我國高 耗能科技業與傳統產業於廠區內自建自用。SMR可提供無碳的穩定基 載電力,降低產品碳足跡;搭配自主性微電網設計,可免受電網的牽 絆;若有餘電產出,甚至可售予台電,並協助維持區域供電穩定。

  然而,欲在國內廣設SMR並非易事,仍有不少實務問題待解。首先 ,《電業法》中核電僅可國營的限制,必須修法調整。其次,核安會 須儘速建立SMR審查技術,增訂相關管制辦法。人才培育亦須加緊腳 步進行。政府若願積極面對前述各項挑戰,其實仍有SMR正式入台前 五至七年時間可準備,即刻啟動,為時不算太晚。

  先進核能科技在台應用前,維持供電穩定並降低碳排的工作,可由 重啟既有核電機組擔綱。核三重啟先行,核二與核一重啟隨即跟上, 二至三年內便可讓無碳基載電力占比提高10至12%以上。七年後新舊 機組同行,可邁入不同以往的能源安全新境界,同時也讓持續關心我 國能源政策的盟邦放心。

  期待賴政府藉此次公投結果,順勢調整再生能源至上的能源政策。 在核三兩年安檢工作順利結束後,併同《延役計畫書》送交核安會審 議。切莫只有安撫民意無進一步重啟作為。核三重啟完成取得延役執 照後,核二與核一比照辦理,可於先進核能科技引入前,滿足大量算 力投資台灣時,帶來的超高基載用電需求。

  既有核電機組重啟搭配先進核能科技,輔以再生能源提供的補充電 力,才是未來十年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確保的良方,也是政府能源政 策成功轉型的關鍵下一步。
6 協和電廠遭列土污 四接工程喊停 摘錄工商A5版 2025-08-29

  外木山四接案再添變數。基隆市政府28日指出,協和電廠作業區約 45公頃列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,台電須於六個月內提出污染控制改善 計畫,改善完成前不得進行其他開發計畫,四接工程形同暫停。環境 部表示,污染整治與環評審查屬不同法律程序,不過未來仍須待整治 完成才可進行實質開發。

  台電表示,後續將依《土污法》進行污染範圍調查,提出污染控制 計畫,依主管機關要求積極投入污染整治改善,全力確保兼顧環境保 護與供電穩定。

  台電說明,先前環評土壤調查皆依範疇界定會議的指定區域,完成 相關檢測作業,並於環評報告敘明調查結果,並說明規劃設計時仍會 依《土污法》規定辦理。而由於協和電廠將由燃油改為燃氣,故台電 同步提前自主辦理全廠土壤污染評估調查,完整掌握土壤狀況並規劃 後續整治作業,期能儘早達成協和電廠能源轉型,以確保供電穩定。

 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案經六年、六度初審環,今年2月26日補正後通 過環評大會審查,環評委員要求台電針對既有土壤污染事件提出補正 與整治計畫。

  環境部表示,這次土壤污染案行政調查,起因於今年3月立法委員 以台電針對協和發電廠的自主調查資料提供給環境部,發現廠區內土 壤疑似污染,相關檢測結果未納入環境影響評估報告,故要求環境部 進行行政調查。

  環境部常務次長施文真表示,採樣取點依據環評範疇界定會議決議 選定,並於108年7月完成擇定,時間早於台電公司108年9月進行的自 主調查,且選定點位鄰近油槽,屬高風險區域,過去並未進行調查。

  環境部表示,土污整治與環評審查屬不同法律程序,無先後順序, 協和廠區6月經查證確有污染超標,須先完成整治才能啟動實質開發 ,現階段限制土地使用,並非禁止開發規劃。環境部將與基隆市府後 續合作監控,確保整治落實與民眾安全。
7 綠能推動中心爆收賄疑案 摘錄經濟A12版 2025-08-27
前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副執行長、現任台智電總經理鄭亦麟被控在經濟
部任內向台電施壓關說「饋電容量」,涉收受建商及綠能業者賄賂,北檢日前發
動搜索,檢察官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聲請羈押禁見。

台智電昨(26)日特別發出聲明指出,原總經理因涉及司法案件而進入偵辦程
序,目前尚難以繼續協助處理相關公司業務。

台智電已召開董事會,決議原總經理解任,由副總代理總經理職務。台智電營運
不受影響,財務穩健,業務持續推進。

鄭亦麟涉嫌在綠能科技產業推動副執行長任內向台電施壓關說「饋電容量」,協
助綠能業者能順利開設公司,估計至少收賄近200萬元;調查局台南市調查處搜
索約談14人到案,台北地檢署依貪汙、財產來源不明等罪,聲押禁見鄭亦麟、東
煒建設董事長陳健盛等人。

同案被約談的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以100萬元交保、限制出境出海;鄭亦麟父
母鄭武廷、林佳珍各10萬元交保;台電前副總蕭勝任、副總兼執行長許國隆訊後
請回;約談對象還有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鄭涵等人。

泓德能源表示,配合檢調單位進行相關調查作業,協助釐清案情,總經理周仕昌
依法接受調查,已交保請回,並已恢復正常工作。
8 電線電纜族群 有戲 摘錄經濟C4版 2025-08-27
聯準會可能9月降息,支持銅價有撐,加上美國總統川普推動俄烏戰爭停火,市
場迎重建商機,電線電纜族群包括華新(1605)、大亞、大山、宏泰、華榮、大
東、華電、合機等有望受惠。

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暗示可能在9月降息,激勵銅價上漲,倫敦銅價昨(26)日
來到每噸約9,795美元,外電報導,從供應端來看,銅原料仍延續緊張格局,儘管
美國銅關稅落地促使非美地區供應增加,但廢銅替代有限且下游逐漸進入旺季,
預計銅供應過剩幅度可控。整體而言,銅價有望震盪向上、漲勢可期。

銅是電線電纜業的上游材料,價格波動影響營收,線纜業指出,銅價上漲對線纜
廠來說有助益,主要是通常會有價格較低的銅庫存,售價反映目前的銅價,就可
以提高毛利率。

除了銅價上漲外,近年線纜業主要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、基礎建設等,推升需
求,幾乎每家線纜廠在手訂單都維持滿檔狀態,今年以來台電就釋出多筆大單,
如7月就有總金額逾82億元69kV及161kV線纜標案,其中華新、大東電、大亞、宏
泰、華電、華榮及合機等皆拿下數億元訂單。

另外,俄烏戰爭停火亦可帶來重建商機,其中以華新可望受惠的幅度最大,主要
是因華新近年透過海外併購,擴大歐洲不銹鋼事業,並進入高端認證市場,且跨
入航太、油氣、核電等關鍵領域。市場認為,華新強化集團在歐洲市場的整合,
而川普積極推動俄烏戰爭停火,因此一旦停火,有助於受惠未來戰後重建商機與
能源轉型相關的需求。

至於核電重啟議題,市場認為,若是重啟,勢必帶動電網建設、電力設備等相關
需求,亦可為電線電纜、重電族群帶來商機。

線纜業者指出,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等帶動需求、公共建設案量大,加上AI科技帶
動等,皆為市場帶來良好的動能,未來審慎樂觀。
9 大亞內外皆美 營運衝 摘錄經濟C4版 2025-08-26


無人機產業熱,大亞(1609)以本業漆包線優勢進軍無人機產業,加上多元投資可望發酵,擁有雙重利基。大亞昨(25)日召開法說會指出,研發的「超導熱銅包鋁線」主要配合無人機馬達廠商,而無人機朝輕量化趨勢發展,惟產業尚未成熟,無法預估產能及營收貢獻。

大亞近年積極布局綠能產業以及多元化的投資布局,以當前最熱的無人機產業來說,大亞以漆包線本業進入產業鍊,另集團亦投資「創未來科技」,該公司主要研發和生產無人機反制系統和低軌衛星系統。

大亞指出,確實已配合無人機馬達廠商,針對超導熱漆包線進行研發,而超導熱漆包線單價會高於一般漆包線,至於超導熱漆包線用量,則須視無人機大小而定。

另外,看好無人機產業,大亞轉投資事業也有布局,集團旗下大亞創業投資、大亞創新投資共持有「創未來科技」約3406張股票,帳面金額共約1.29億元,持股比例達2.3%。

若以電線電纜、漆包線等產品銷貨狀況來看,大亞表示,近年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,產品銷貨呈現正成長,今年前半年產品銷貨數量達2.9萬頓,較去年同期增加11%,其中以電線電纜為大宗,占比約71%。

綠能事業方面,大亞指出,目前旗下已有73座太陽能電廠,總共206MW裝置容量,其中七股120MW分為兩期,第一期85MW已掛錶,第二期因政府審核嚴格,仍在申請中;雲林麥寮漁電案場已開地方說明會,目前還在進行中;心忠學甲76MW案廠已拿到政府光儲標案,目前建置中,預計11月申請施工許可,目標2026年完工;台中龍井第一期85MW儲能系統已順利掛錶完成,預計9月正式加入服務;龍井二期80-85MW儲能案建置中,預計2026年加入服務。

大亞表示,太陽能案場上,目標未來開發中大型企業廠房屋頂與地面型電廠將超過500MW規模,儲能短期目標為今年累計建置100MW AFC儲能、光儲系統及參與電力交易平台,提供台電調頻輔助服務。
10 供電韌性計畫 三路並進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8-26
立法院本周將處理韌性特別條例預算,其中包含台電供電韌性計畫200億元。台電昨(25)日表示,其中131億元將針對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等重點產業聚落,以雙迴線備援方式以提升園區供電韌性。

立法院本周將處理韌性特別條例、災後重建特別預算,台電分別有200億元及102億元預算,以執行電網韌性強化。

換言之,台電今年最多可獲得300億元特別預算,可減輕台電舉債。

因在野黨對台電國安韌性特別條例200億元有意見,台電說明,主要有三大計畫,一是強化重要產業園區供電韌性131億元;二是提升輸配電線路防災韌性61億元;三是完善輸配電修護8億元。

台電表示,產業及民生用電都成長,產業界和一般民生現對用電品質要求很高,連瞬間降壓都難以忍受,因此輸配線路也要強固。在產業園區方面,主要是針對北中南三大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強化供電,尤其是新竹和桃園地區是產業成長快速地區。

針對都會區部分,台電表示,桃園以北都會區供電出現瓶頸,尤其北東電網更有需求,因此變電所要擴充容量,電纜也要汰舊擴充容量。

台電盤點大台北地區地下電纜汰換,包括板橋至青年等約有27條電纜需汰換擴充容量。
11 談財務 累虧仍逾4,000億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8-26
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(25)日表示,台電自5月起已轉虧為盈,今年全年損益兩平可能性大。但台電問題是仍有超過4,000億元累虧,盼政府撥補或協助打掉台電累虧。

台電今年財務若損益兩平,10月電價調漲壓力大減,有望凍漲,但最後仍須由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討論並決定。

曾文生表示,台電5月、6月、7月都有盈餘,除去年電價調漲外,電價影響最大為燃料價格,目前穩定,此外還有匯率因素。目前國際燃料如布蘭特原油每桶未超過70美元、天然氣每百萬BTU約12美元,中油今年上半年天然氣事業獲利81億,台電預估,今年損益兩平可能性大。

根據台電財報,台電今年前六月稅前虧損縮小至155億元,較去年同期602億明顯收斂。另,截至2024年底台電累虧4,229億元。

曾文生表示,台電真正問題不在損益兩平與否,而是要如何打掉逾4,000多億累虧。

他舉例,台灣電價與南韓國營的韓國電力公司(KEPCO)相較,仍有差距,韓電調高電價後去年就已損益兩平,韓電沒有降電價,而是透過盈餘打掉累虧。

他提及,部分國家也會提供電力公司補貼,協助電力公司經營。至於未來台電財務改善路徑則,與行政、立法單位決策有關,台電會適時說明財務情況。
12 台電:盤點核電廠重啟條件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8-26
核三重啟公投雖未達過關門檻,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(25)日表示,台電將全面盤點核一、核二、核三廠是否具備重啟條件。其中,核三核反應爐爐心已清空,台電將與原廠進行安全檢查,台電也希望明年有核三廠安全檢查的預算。核四則不在評估之列。

曾文生坦言,核三爐心已清空,較符合安檢條件;核二則因位在北東電網,最具供電價值;核一整備度較差,還需評估將已拆除設備裝回去。

賴總統在公投結果出爐後發表談話,指示台電,在核管法相關子法公告後,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。曾文生昨日表示,台電會將核一、核二、核三廠盤點一遍,主要評估其是否具備核管法子法規範的重啟條件,此外還有考慮重啟新增投入成本及時間是否划算,以及其風險如何。

曾文生表示,台灣要用哪些能源組合,意見都很分歧,人民偏好也在改變。對於台灣的核電廠到底是否具備重啟條件,台電在做完檢查後再跟民眾報告,核管法子法公告後,台電會先就既有三座核電廠現況評估,再進行下一步的安檢。

台電核電廠自我安全分兩階段進行,第一階段是台電內部盤點評估;第二階段則為實質安全檢查,亦即設備更新及強化階段。台電則會視進度向各界說明。換言之,台電雖會評估核一、核二及核三廠,但不是每座核電廠都能重啟,而核四則不列入評估範圍。

曾文生表示,每座核電廠客觀條件不同,評估進度不同。核三爐心現已清空,條件成熟,將會進入自我安全檢查階段,會找原廠西屋一起進行整體老化評估,以及是否補強,預估約一年半至二年。在安全檢查中,反應爐是核心,其他輔助機械設備更新即可。

至於核一及核二,則須待爐心清除後才能評估。核一室外乾貯已興建完成,1號機爐心很快就能清乾淨,2號機爐心預計2026年8月清空。核二廠現取得室外乾貯建照,二部機組爐心預計2026年底開始才會清空。

13 中興電 攻台積擴廠潮 摘錄工商B7版 2025-08-26
  法人指出,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執行後,預計下一階段政府將釋出 水力發電廠、儲能設備等標案,有大量161kV和345kV高壓GIS需求, 加上台積電擴廠需求,中興電(1513)將能因此受惠。

  近期晶圓代工大廠持續在台擴產,帶動高壓GIS設備的需求,過去 由國際大廠西門子供應,但在全球相關設備都供不應求下,使中興電 等台廠能獲得訂單,正在進入驗證階段。法人預估,中興電2026年前 可望打入台積電161kV GIS供應鏈,並在未來三到五年隨台積電海外 擴廠而出口海外市場。

  中興電在手訂單401億元,2025年預估新接單量為200億元。法人評 估,下半年隨著台電拉貨速度回升,以及外籍勞工資格審核制度落實 ,解決缺工問題,中興電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。
14 台電今年度有望損益兩平 累計虧損仍達4,369億 摘錄工商A4版 2025-08-26
 台電由於去年經過電價調整、國際燃料價格沒有大漲等兩因素,今 年自5月起到7月,已經連續三個月單月出現盈餘,台電董事長曾文生 25日表示,目前初估,今年將有望達到單年度損益兩平。不過,台電 至6月底止累積虧損高達4,369億元,憑單年度年損益兩平,沒辦法一 次緩解,曾文生指出,仍希望行政、立法單位協助處理。

  行政院編列給台電的預算都遭立法院刪除,造成台電累虧超過4,0 00億元尚無法可解。不過,由於台電財報顯示,今年5月、6月單月皆 有盈餘,外傳9月底將召開的、討論10月電價調整幅度的電價費率審 議會中,決議凍漲機率較大。據台電財報,今年5月盈餘40億元、6月 單月盈餘130億元,7月財報還未通過董事會,曾文生表示,亦有出現 盈餘。

  曾文生指出,使台電單月有盈餘的主要原因,除了去年的電價調整 之外,國際燃料價格較為穩定,例如布蘭特原油持續於每桶60到70美 元之間,日韓基準價格(JKM)液態天然氣價亦為每百萬英熱單位( mmBtu)12美元左右,因此整體看來,今年全年度也有可能損益兩平 。

  不過,曾文生表示,台電累積虧損達4,369億元,是台電財務上的 最大問題,而這些虧損主要來自過去幾年台電肩負政策任務,成功減 緩能源輸入性通膨,在台電負擔代價、全民受惠的情況下,希望行政 、立法機構能一起考慮,將這筆超過4,000億元的虧損處理掉。

  曾文生進一步指出,國家補貼並非台灣獨有,而是全世界都有由政 府編列預算支應的例子,或是用電價來弭平累虧。他表示,以韓國電 力為例,近年持續提高電價,2024年達到轉虧為盈,亦沒有調降電價 ,用以彌補之前的虧損,電價也比台灣稍高。

  曾文生表示,政府曾增資台電2,500億元,其目的是增資,不能用 來打掉虧損,且為了顧及小股東權益,未採取減資來打掉虧損。
15 核電 安檢 將爭取預算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5


核三重啟公投案結果雖未達通過門檻,但同意票占比達74%。賴清德總統已指示台電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。台電盼2026年預算納入核電機組安全檢查,以進行包括整體老化評估等六大工作,希望朝野支持。

工商協進會昨(24)日表示,核三公投結果反映社會大眾普遍關切穩定供電與經濟發展,呼籲政府務實調整能源政策,順應公投所展現的民意,重新審視能源結構,將核能納入全面考量,確保供電穩定。

早在公投前,核安會已於8月1日預告核管法子法,最快10月公告,台電預計10月啟動核三廠自我安全檢查,若一切順利,約可在一年半至二年內完成,完成後才會向核安會提出申請運轉,不會在10月就提出申請。

此外,台電現也在清除核一廠、核二廠爐心燃料棒,前者很快就會清理出來,核二廠則預計2026年爐心可完全清除,自我安全檢查也會擴及至核一廠、核二廠機組。
16 關稅效應 10月電價有望凍漲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5


經濟部9月底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,決定10月電價。隨著國際燃料價格走跌,台電今年上半年累虧縮小至155億元,今年全年更有機會打平;此外,考量關稅不確定性衝擊產業,10月電價有望凍漲。

若以台電今年打平為目標,以目前來看,若只反映成本,10月電價漲幅約5%。但若下半年能源價格能繼續走跌,漲幅還會縮小。據了解,台電目前評估,今年全年處在「打平」邊緣。台電屆時也會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上報告成本分析。

台電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虧4,384億元,資產負債比達93.4%,舉債空間有限。

行政院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中規劃千億元撥補台電,但遭在野陣營刪除,另行政院編列今年撥補台電千億元追加預算預期將落空。

目前,政院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,匡列經費調高至5,900億元,其中200億元給台電強化工業園區電網韌性,此外在丹娜絲風災重建特別預算編列102億元,限定台電用在災區電網復建。

簡言之,今年內台電最多可爭取到約300億元特別預算,主要是在強固電網相關投資。台電表示,這300億元挹注,至少可讓台電減少舉債,財務壓力可獲喘息。

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4月起出現較大跌幅,中油接連調降在6月及8月發電用天然氣價,皆有助改善台電財務。截至6月底,台電虧損已縮小155億元,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447億元虧損。

台電表示,今年上半年虧損得以縮小,主要有三大因素,一是去年10月調漲電價挹注;二是進入夏月電價,收入增加較多;三是今年國際燃料價格走跌,今年上半年燃料支出較去年同期減上百億元。整體來說,就是收入增、支出減所致。只要今年下半年國際燃料持續看跌,台電虧損有望持續再縮小,甚至打平。
17 公投架好下台階 扭轉能源政策正是時候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5


823「核三延役」公投雖未達通過門檻,但從同意的比率高達四分之三,連核三所在的屏東縣都過半,顯見挺核已是主流民意,民進黨的「非核」神主牌已遭民眾否定,賴政府應借勢使力,扭轉錯謬的能源政策。

賴清德總統選後表示,理解社會期待能源多元選擇;關於核能電廠重啟,將在核安無虞、核廢有解、社會有共識三大原則下,「不排除」先進核能。聽起來非核的立場似有鬆動,但能源如何轉型仍語焉不詳,自賴總統以下,至今都不知道能源政策存在「三大謬誤」,才令人憂心。

第一個謬誤,就是放棄穩(基載電力)、廉(每度成本比火力便宜1.5元~2元)、潔(不排碳無空汙)的核電,與賴總統所謂的「能源多元選擇」背道而馳。5月17日核電歸零後,最需電力的夏日,風電本就停擺,晚上更無光電,96%的電依賴又髒又貴的煤、氣,火力全開而增加排碳和空汙,離淨零目標愈來愈遠,中南部民眾只能用肺發電,犧牲健康。諷刺的是,賴總統近日說為了淨零,還要投入9,000億,根本就是浪費民脂民膏。

目前火力發電占比高達75%以上,使台電的發電成本只增不減。賴政府一上台就漲電費,今年4月還想再漲,總以「2022年能源價格飆漲」當作唯一理由。事實卻正好相反,能源價格2023年起就已驟降,所以新加坡當年第4季就開始調降電價。今年7月1日新加坡宣布第四次降價的同時,賴總統還在團結四講,威脅國人「不撥補台電,還會漲價」,即知賴政府對於自己能源政策的荒謬缺乏自知之明。

有學者用長期的大數據分析,發現台電在2001~2019年面對的天然氣價格,都明顯高過2023年至今;即使2022年因烏俄戰爭而飆高,也比2005~2008期間的史上最高還低。然而台電在能源價格較高的期間,虧損較少,甚至還有獲利,以致馬政府在2015、2016年還降低電價三次。相反地,蔡、賴政府執政的過去九年,已撥補台電3,000億、漲了五次電費,台電2022年至今竟累積了4,800億的虧損。

差別在哪裡?就是價格便宜、波動小的核電,過去占發電比率在20%以上。2018年核電開始停機除役以來,核電占比遞減,去年降至4.7%,今年5月歸零,造成發購電成本愈來愈高。

第二個謬誤,就是推動能源轉型、提高綠電的方向雖正確,但推動模式大錯特錯。離岸風電的遴選制躉購電價,因國產化政策任務,導致台電購買風電成本為全球最貴,比國際合理價(競標價)每度貴4.3元。去年發電量86億度,台電就額外多付了370億的購電成本。如以198億度的目標年發電量計,等於未來每年需多出850億的成本。以躉購合約長達20年計算,全民為風電國產化而多負擔1.7兆元。這也是台電在化石燃料價格下降時,反而因風電占比提高而不斷虧損的主因。

第三個謬誤,就是太陽光電能效低、環境成本高,以致台電的躉購價格嚴重偏高。經濟部報告指出,菲律賓光電每度約2.5元,但台電外購光電成本為4.9元,比國際價貴了2.4元。以去年光電153億度計算,台電購電成本就年增370億元;躉購20年使全部用電戶未來20年多負擔7,400億元。從近年來政府主管能源官員、國營事業董總貪腐,和民代、派系、黑道勾結分贓,甚至開槍搶奪利益,即知太陽光電充滿暴利,害全民當了冤大頭。也難怪,川普日前抨擊綠電為「世紀騙局」,導致電力成本暴增,因此,川普政府不會核准風電與或破壞農民生計的太陽能開發案。

核三延役公投,已為賴總統謬誤的能源政策架好了下台階。期盼賴總統勇敢明確做出核三延役這個本益比最高的抉擇,絕對可以省下9,000億的淨零花費,並要求離岸風電國產化的受益者及獲利甚豐的光電業者降價,才能讓能源政策走回穩健的正軌,挽救重挫低迷的聲望。
18 台電連三月賺 10月漲電價機率低 摘錄工商A6版 2025-08-25

 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未列入台電撥補,外界預期牽動10月調漲電 價。惟據悉,國際油價、煤價及天然氣價格近期均呈下跌趨勢,台電 自5月以來連續三個月出現盈餘狀況,7月盈餘約190億元,預估8月也 有150億~200億之間,倘若俄烏停戰,台電今年將不致繼續虧損,大 大紓解營運壓力,在對等關稅仍處高度不確定下,黨政人士評估,1 0月電價調漲機率不大。

  惟在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陸續完工投產下,ICT產業用電明顯成長 ;但在對等關稅衝擊下,石化、鋼鐵、紡織、自行車等傳產,用電都 有衰退,預估今年用電可能打平,或略有衰退,應不至成長。

  知情人士透露,今年總預算因新財劃法上路,本就壓縮各項政務支 出,加上台電5月~7月連續三個月,各有盈餘30億、130億、190億元 ,財主單位籌編預算時就未將撥補台電納入考量。台電本周將召開董 事會,確認7月盈餘數字並對外公告,預估8月也會出現盈餘約150億 ~200億元。

  相關人士表示,國際燃料價格最近呈下跌趨勢,原油一桶已下跌至 60美元,煤價每噸回跌至110美元~120美元,中油也已二度調降天然 氣價格,對台電經營壓力已減輕很多,倘若煤價在100美元左右,全 年預估不再出現虧損,甚至小有盈餘。1~6月台電虧損約155億,若加 計7月營收,小有盈餘,全年仍視俄烏戰爭是否停戰而定。

  黨政人士表示,今年台電營運壓力已不大,加上對等關稅不確定因 素仍高,疊加關稅對機械業、自行車等傳統產業衝擊甚大,很多乾脆 關廠,或做四休三,因此今年9月中下旬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時,反 映累計虧損部分暫不急迫,調漲電價機率應不大。

  在風災特別條例,政院編列102億電力系統韌性,也在韌性特別條 例編列200億元產業園區輸供電,針對直供電力至產業園區的韌性強 化計畫,與災後復原是不同計畫,對台電都十分迫切,和撥補改善財 務不同。立法院本周將邀卓揆報告,台電近期對外說明說 明災區電纜電桿復原,及工業園區電力輸送系統韌性的必要性。

  至於核三公投之後,台電將積極投入安檢評估,包括設備汰換及老 化危險分析,還有恆春核三斷層帶防震係數的強化等。知情人士表示 ,綠營的非核家園已逐步鬆動,但重啟經費及延役年限是否符經濟效 益,將決定核三重啟的可能性,包括核安會審查,預估三年~五年才 能完成。
19 能源利用不偏頗 才是韌性的正道 摘錄工商A2版 2025-08-24
  核三重啟公投結果出爐,雖未達通過門檻,同意票卻為不同意票的 2.87倍,尤其屏東縣與核三所在地恆春鎮各里,一致呈現同意票超過 不同意票,一定程度體現了民意,能源政策應準此再予深思。

  地緣風險下,核能雖被批評恐是不安全的選擇,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,「韌性」是賴政府上任以來最常使用的字眼,應用層面從國防、環 保永續、產業經濟甚或到社會安定,然而,要達成有韌性和降低非系 統性風險,多元化與「雞蛋不放在同一籃子裡」是最重要且主要的方 式。從此角度來看,各種能源的利用都不能偏頗,才是韌性的正道。

  核電不應從未來政策藍圖中消失,除了時常列優先討論的經濟效益 理由外,還要顧及研究的延續性、技術發展趨勢、產業規劃的全盤性 。首先,完全放棄核能、清空這項發電來源,某種意義上也是淡去過 往台灣在此領域的技術積累。

  風電、太陽能等綠能,也是能源多元化的重點選項,但不至於成為 取代或是排擠核能的理由,部分觀點認為台灣地小多山不適合發展核 能,但相關特性也同樣不利發展風電或太陽能,尤其此次颱風過境後 片片掉落的太陽能光電板,也直接影響到此次公投的民意選項。

  當前政策規劃與對美關係緊密綁定,日前政院公布的總預算規劃, 幾乎大部分預算增幅流向國防軍事,虧損的台電並未得到撥補,儘管 後續或有特別預算補強,仍成為漲電價的不確定因素。

  賴總統言明,往後五年的國防預算將朝GDP 5%的比例邁進,考量 當前與美關稅談判將釋出更多讓利,加諸當前需要大量舉債,還要兼 顧財政穩健,當各大項目已占據相當預算額度時,保留核電作為能源 多元化韌性的因對之法,應是考慮的重要選項。
20 總統:不排除先進核能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4


823「核三重啟」公投開票結果出爐,核三重啟公投結果雖不通過,但有高達434萬票同意重啟。賴清德總統昨(23)日強調,面對核電議題,政府會堅守核安無虞、核廢有解、社會有共識等三大原則,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、核廢料更少,社會接受度更高,不會排除先進核能。

賴總統表示,關於「核三重啟」公投雖沒有通過門檻,尊重這個結果,也充分理解社會對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。

他指出,在數十年來核電議題交互辯證,台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「安全」。安全,不僅是科學問題,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。他強調,誠如在公投前所說的,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,科學需要驗證,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。

賴總統指出,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,依今年5月修法的《核管法》,政府立場在程序上有「兩個必須」,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辦法,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。

因此,他要請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,儘快完成相關辦法,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,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,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,若符合標準,依法送核安會審議。

賴總統強調,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,也就是核安無虞、核廢有解、社會有共識,這是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。

因此,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、核廢料更少,社會接受度更高,不會排除先進核能。人民要的是安心、要的是穩定的供電,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,未來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,讓台灣發展更安全。
 
第 1 頁/ 共 29 頁 共( 579 )筆
 
 
免責聲明:
本站為未上市、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、交易,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
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,並不構成要約,使用者請自行斟酌,若依本資料投資後盈虧自負。
 
回到頁首